当前位置:首页>行情>正文

重庆啤酒成唯一上市平台 外资啤酒本土化遇考验

时间:2025-07-06作者:证券之星阅读:17分类:行情

  近日,嘉士伯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引发行业关注。这个拥有175年历史的丹麦啤酒巨头,正在对其中国业务进行深度调整。最新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嘉士伯此前在中国设立的多个区域性公司已完成注销手续,目前其在华主要运营实体仅剩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变化使得重庆啤酒这个曾经的区域性品牌,意外成为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核心平台。

1.png

  据了解,嘉士伯自2013年通过部分要约收购入主重庆啤酒后,已累计向这家上市公司注入近200亿元资产。去年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中,嘉士伯将新疆乌苏、宁夏西夏等6个地方啤酒品牌打包注入重庆啤酒。财务数据显示,整合后的重庆啤酒2024年营收突破180亿元,其中乌苏啤酒贡献超60亿元,成为增长最快的单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属于嘉士伯中国的国际品牌业务线,如乐堡、凯旋1664等,近两年在华销量呈现下滑趋势。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以本土品牌为核心"的战略调整背后有三重考量。首先是中国啤酒消费结构的变化,高端化、个性化趋势明显,地方特色啤酒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其次是经营效率提升的需要,通过重庆啤酒单一平台运营,每年可节省约3亿元的渠道重叠成本。最重要的是政策环境变化,反垄断审查趋严使得外资巨头更倾向于采用轻资产模式。嘉士伯亚太区总裁李志刚在近期投资者会议上表示,中国业务已全面转向"本地生产、本地决策"的新阶段。

  不过,这种深度本土化战略也面临挑战。行业数据显示,重庆啤酒在西北市场占有率虽达45%,但在华东、华南等主流消费区域,其市占率仍不足10%。啤酒专家赵勇认为,国际品牌收缩战线后,如何保持高端市场影响力将成为关键。目前嘉士伯正通过重庆啤酒推进"国际品牌本地化生产"计划,位于宜宾的1664白啤生产线将于三季度投产。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嘉士伯收缩的同时,百威亚太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今年新建的莆田精酿工厂已投入使用。这种战略分歧反映出外资啤酒集团对中国市场判断的差异。重庆啤酒董事长罗磊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回应称,公司不排除未来引入更多国际品牌,但前提是必须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