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宏伟构想,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文明传承创新与国际人文交流。短短一年后,这项凝结东方智慧的倡议已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2024年6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全票通过中国发起设立的"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标志着以文明交流促进和平发展的理念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如今,中国正通过国际经贸合作的生动实践,将倡议转化为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在国际经贸领域,文明多样性体现为各国资源禀赋、生产模式和消费习惯的千差万别。中国始终尊重这种差异,将文明互鉴理念融入合作实践。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中严格遵守当地法规习俗,构建起和谐共赢的合作模式。以中非合作为例,在双方元首战略引领下,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成为不同文明交融共生的典范。中国参与规则制定时同样注重包容性,其推动的《投资便利化协定》覆盖世贸组织四分之三成员,近90个发展中国家和26个最不发达国家从中受益,开创了全球多边投资治理新范式。
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方面,中国坚持走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今年前五个月,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55.2亿美元,同比激增20.8%;一季度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突破5万亿元,持续释放发展红利。面对单边主义挑战,中国始终秉持公平正义原则——今年7月推动世贸组织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子商务协议》,为数字贸易建立稳定规则框架;对个别国家挑起的关税争端,中国坚持以多边机制化解矛盾,必要时采取对等反制,坚决维护全球贸易秩序。
人文交流正成为国际合作的催化剂。2023年启动的中法科研伙伴计划,为两国青年科学家搭建创新桥梁;中巴咖啡贸易则生动诠释经贸合作如何赋能文化交流: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881.7亿美元,巴西对华出口增长带来持续顺差。这些合作不仅促进货物往来,更催生文化认同,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内涵。文化遗产资源正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转化为发展动能,2024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飙升至8.6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数字服务、绿色技术等新兴领域成为增长引擎,见证着文明传承与现代经济的深度融合。
随着"小而美"民生项目在共建国家落地生根,中国实践正为全球现代化提供全新路径。当巴西咖农因对华贸易改善生活,当非洲兄弟用上中国建造的清洁水源,当各国青年在科技创新平台携手追梦,全球文明倡议已超越理念范畴,成为改变世界的实际行动。中国方案启示世界:唯有以文明对话化解隔阂,以互利合作取代零和博弈,人类才能真正迈向命运与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