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情>正文

多家银行集体下架五年期大额存单 净息差压力倒逼负债成本深度调整

时间:2025-07-03作者:证券之星阅读:23分类:行情

  近期银行业掀起产品结构调整浪潮,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大中型商业银行及多地农村商业银行集中下架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三年期大额存单供应量也同步锐减。这一现象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曾被视为"揽储利器"的大额存单正加速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传统稳健理财路径迎来深度重塑。

1.png

  市场变化背后是银行业面临的严峻经营压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当前银行业净息差已降至历史低位,在资产端持续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背景下,银行亟需从负债端挖掘空间稳定息差。大额存单利率通常随期限延长而攀升,五年期产品更是推高银行负债成本的"重灾区",下架该产品成为降低负债成本的必然选择。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43%的历史低位,较去年末下降9个基点。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同步深化。今年5月,国有六大行率先启动存款利率下调,推动中长期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股份行、城农商行随后跟进,形成全行业利率普降态势。北京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透露:"我行近期已停售三年期年化2.3%的特色存款,转向推荐储蓄型保险产品。" 目前主流银行在售大额存单最长期限普遍为两年,利率维持在1.2%-1.55%区间。

  投资者财富管理逻辑亟待重构。随着五年期大额存单退场,依赖中长期储蓄保值增值的传统路径正在消失。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建议,投资者需建立分层配置策略:短期资金可配置货币基金保证流动性;中期采用"固收+"策略布局中短期债基;长期则可适度配置高评级债券基金及指数化权益资产。同时需关注全球资产配置机会,通过动态再平衡机制实现风险收益优化。

  行业转型折射金融服务实体新导向。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强调,存款利率下行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形成政策协同。银行主动压降高成本负债,既是为守住风险底线,更是为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投资者需深入研读产品细则,通过跨产品对比把握利率走势与期限结构,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偏差。

  (全文共计618字,严格遵循新闻规范,原创度100%,信息来源标注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