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多家券商机构发布的晨会研究报告中,深海资源开发成为共同关注焦点。分析师普遍认为,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深入推进,深海资源开发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期,相关产业链发展空间广阔。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深海资源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获得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报告援引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在太平洋、印度洋等国际海域获得多块多金属结核矿区勘探权,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这些战略性布局为后续商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通证券分析师团队在晨会纪要中强调,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具有显著的政策催化特征。随着《"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深入实施,预计未来两年将迎来深海采矿规章制度的密集出台期。特别是在深海稀土、多金属结核等战略性资源开发领域,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大。
从产业层面来看,国泰君安研究报告分析认为,深海资源开发产业链条长、技术门槛高,涉及勘探装备、采矿设备、运输系统、冶炼技术等多个环节。目前我国在深海机器人、水下通信等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预计到2027年,相关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券商报告都提到深海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议题。招商证券分析师指出,绿色开发将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因素。未来深海采矿活动将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开发"的原则,这对相关企业的环保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将催生新的市场机会。
银河证券在晨会点评中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三类企业:一是具备深海勘探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改制企业;二是掌握核心装备制造能力的海洋工程企业;三是拥有国际矿区开发经验的资源型企业。这些企业有望在政策红利期获得快速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深海资源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催化效应将持续释放。随着相关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在深海资源开发领域将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