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态势,新动能持续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精准实施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通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实施"两重""两新"政策等组合拳,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精准,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政策双管齐下,既稳岗减负又扩岗挖潜;促消费政策与民生改善相结合,激发内需市场活力。数据显示,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3%,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绿色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
尽管经济总体向好,但7月份部分指标出现波动。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下降0.2%,反映出内需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专家分析认为,这既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也表明市场信心仍需进一步提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当前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需要宏观政策更加精准有效,既要解决短期问题,也要为长期发展蓄力。
提升政策效能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在政策制定层面,强调增强前瞻性,通过常态化政策预研储备,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特别是在支持产业升级、纾解企业困难、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政策精准度不断提高。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商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政策协同性也显著增强。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打破政策"碎片化"现象。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这种系统性的政策创新正在释放出"1+1>2"的叠加效应。
市场主体对政策效果的感受度不断提升。浙江某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享受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都很实在,企业有信心加大创新投入。国家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至景气区间,反映出经营主体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展望下半年,随着宏观政策持续优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专家建议,下一阶段应着力扩大内需,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提升消费能力;同时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