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股票>正文

中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深度融合实体经济释放核心生产力‌

时间:2025-08-30作者:证券之星阅读:6分类:股票

  2025年8月30日,记者从2025中国算力大会获悉,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算力产业正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算力正通过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释放出巨大价值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1.png

  算力是指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通俗理解就是处理海量数据的"超级大脑"。据专家介绍,衡量算力强弱的专业指标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显示,目前最强的超算算力每秒能完成100亿亿次运算,相当于全球80亿人持续按键近40年的运算量。我国算力产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梯队,规模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干线400G端口数量等基础设施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算力结构正在持续优化。智能算力比例不断提高,表明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这种结构优化将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专家指出,算力主要分为基础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三大类,分别支撑基础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和科学工程计算。

  如何让算力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电力不同,算力并非接入就能产生价值。近年来,部分算力中心利用率偏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设前未充分考虑当地产业需求,导致建成后出现"白天晒太阳、晚上数星星"的资源闲置现象。

  产业需求正为算力发展指明方向。在制造业领域,边缘算力和智能算力正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在农业领域,卫星遥感和大数据算力支撑着精准农业的发展。这些切实的产业痛点成为算力技术升级迭代的核心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算力升级不仅推动产业升级,还在打破产业边界、催生新兴产业。AI算力增长带动了模型训练服务、算力租赁等细分产业;算力与传统产业融合则孕育出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数字文创等新业态。

  当前,我国算力产业已具备支撑实体经济转型的坚实基础。专家表示,立足产业需求,发挥我国大市场、多场景优势,将推动算力技术持续迭代优化,让这一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