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这座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师范大学作为四川省属重点大学,长期以来以其深厚的师范教育底蕴和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享誉西南地区。作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高等学府,四川师范大学构建了完整且多元化的师范专业体系,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师资力量。
学校师范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涵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多学科的专业布局。在人文社科领域,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语言文学功底和教学能力的语文教师;历史学(师范)专业注重史学素养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着力塑造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教学能力;英语(师范)、日语(师范)等专业则聚焦外语教学人才的培养。此外,小学教育(师范)和学前教育(师范)专业针对特定教育阶段,系统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专门人才。
在自然科学领域,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教学能力;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等专业拥有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强调学科知识与实验教学技能的融合;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结合区域特色,注重地理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这些专业共同构成了理科师范教育的坚实矩阵。
艺术与体育教育方面,音乐学(师范)、美术学(师范)、体育教育(师范)等专业充分发挥艺术与体育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则彰显了学校关注教育公平的人文情怀,致力于培养能胜任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康复工作的专业师资。
学校师范类专业建设始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师教育”三模块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所有师范生均需系统修读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教师教育课程,并完成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践环节。通过微格教学、教育见习、实习支教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确保毕业生具备过硬的教学实践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师范大学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路径,建设智慧教育实验室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学校与全省200余所中小学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创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实现高校理论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无缝对接。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聘请了大量中小学特级教师担任实践导师,组建了由高校学者与一线名师共同构成的教师教育团队。近年来,师范生在全国师范院校教学技能竞赛、微课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持续保持高位,充分体现了学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深入推进,四川师范大学正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推动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目前学校已有多个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部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彰显了学校教师教育的整体实力。
漫步在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绿树成荫的教学楼间时常传来师范生练习讲课的声音,图书馆里满是钻研教育理论的身影,实验室内有精心设计教案的专注面孔。这些未来教师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延续着学校“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精神,为明天的基础教育事业积蓄力量。
面向未来,四川师范大学将继续坚守师范教育主业,不断完善师范专业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书写属于川师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