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司>正文

四川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有哪些

时间:2025-09-18作者:证券之星阅读:2分类:公司

  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的一间阶梯教室里,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木质课桌上,教育学原理的任课教师正以生动的案例讲解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台下,教育学专业大三学生张晓认真记录着,她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对未来教师职业的思考。这一幕,正是四川师范大学七十余年师范教育传统的一个微小缩影。

  作为四川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四川师范大学构建了完备的师范专业体系,覆盖了基础教育全学段、多学科的师资需求。学校现有师范类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基础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培养特色。

  在人文社科领域,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地理科学等传统优势专业持续焕发活力。文学院举办的“未来教师素养大赛”已连续开展十二届,通过模拟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经典文本解读等环节,全方位锤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则创新推出“双师课堂”实践模式,安排学生同时接受高校教授和一线中学名师的双重指导。

  理学范畴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专业强调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的有机融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建有全省唯一的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室,配备数字化实验系统,学生可以在此设计创新性教学实验。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与成都市第七中学等名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推行“一课双师”制,由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共同开设《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课程。

  针对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领域,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教育科学学院拥有设施先进的婴幼儿行为观察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和特殊教育康复实训室。该院与30余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幼儿园实践浸润计划”,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每周进入幼儿园参与保育实践。

  艺术教育方向,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等专业注重艺术技能与教学能力并重。音乐学院每周组织学生前往成都市中小学生艺术团开展辅导实践,美术学院则在写生采风活动中融入民间美术教学资源考察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该校近年来积极布局新兴交叉领域的师范专业。科学教育专业聚焦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需求,整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内容;教育技术学专业着力培养擅长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心理学专业侧重培育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专业师资。

  师范专业建设离不开扎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建有教师教育实训中心,配备微格教室、远程观摩指导系统、教学案例录播室等现代化设施。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均超过25%,教育见习、实习、研习贯穿培养全过程。学校与全省21个市州的优质中小学建立了236个教育实践基地,实施“一师一优课”计划,要求每位师范生至少打磨一堂精品课例。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学校构建了“师德养成-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实践锤炼”四维一体的培养模式。所有师范生均实行双导师制,由高校学术导师和中小学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实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普通话、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8项教学技能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承担着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继续教育学院每年为全省在职教师提供超过2万人次的培训服务,开设的“天府名师班”、“民族地区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已成为品牌项目。教师培训学院开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级认证体系”已被多个市州教育主管部门采纳应用。

  随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深入推进,四川师范大学正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进一步优化师范专业结构,创新“互联网+教师教育”模式,完善UGS(大学-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教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坚守师范教育本色,同时主动应对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挑战,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贡献更大力量。

  夕阳西下,师范专业的学子们抱着教材穿梭在校园林荫道上,他们的身影与校门上“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交相辉映。在这里,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创新正在发生着化学反应,为四川乃至西部的教育事业持续注入新生力量。这些未来的教师们,终将把在大学收获的知识火种,播撒在巴蜀大地的三尺讲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