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昆明在晨雾中缓缓苏醒,十二月的寒风吹不散街头涌动的人潮。位于呈贡区的云南大学西门前,身着厚外套的考生们排成长队,手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安静等待着入场信号的发布。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第一天,昆明全市32个考点同时迎来数万名考生。
根据云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今年昆明市共设置标准化考点32个,较去年新增4个,主要分布在盘龙、五华、官渡、西山、呈贡等主要城区。其中高校考点占比超过八成,包括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大街校区、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等17所高校。值得注意的是,为方便考生就近参加考试,今年首次在安宁大学城设置了考点,覆盖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院校的考生。
在云南大学考点外,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细致核验考生信息。考务组负责人李老师表示:“今年我们设置了42个标准化考场,全部配备无线电屏蔽设备和高清监控系统。每个考场最多安排30名考生,保证座位间距不低于80厘米。”据了解,所有考场均实行“智能安检门+人工复检”双保险模式,重点防范电子作弊设备入场。
上午七点四十分,在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第三教学楼前,考生张文琪正在最后温习政治理论要点。“我家住在北市区,考点分配得很合理,乘坐地铁4号线转1号线只要40分钟。”她指着校园内醒目的指示牌说,“从校门口到考场沿途都有志愿者引导,还设置了临时存包处,考虑得很周到。”
针对特殊需求考生,各考点都做了精心安排。云南师范大学考点为视障考生提供了盲文试卷和专用考场;昆明医科大学考点则为一名骨折考生启用了一楼备用考场,并安排医护人员全程值守。考点医疗站的王医生告诉记者:“我们准备了氧气袋、急救药品和除颤仪,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健康状况。”
正午时分,第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在云南财经大学龙泉路校区,刚走出考场的考生陈志远松了一口气:“考场环境很安静,暖气充足,桌面平整度也很好。虽然紧张,但没有受到外界干扰。”他注意到考场黑板上用醒目的字体写着考试时间提醒,监考老师还会在考试结束前半小时举牌提示。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考试中心主任赵宏伟介绍,为保障考试顺利进行,全市共抽调监考教师及考务人员3800余人,所有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考试期间,公安部门在各考点周边部署警力维持秩序,城管部门规范考点周边商铺经营行为,供电公司对涉及考点的线路实行特级保电。
在云南大学考点,后勤集团设置了临时餐饮服务点,为考生提供热乎的午餐。戴着红色绶带的学生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为校外考生指引食堂和休息室的方向。大三学生刘敏作为志愿者之一,从早上六点就开始忙碌:“我们准备了应急文具、免洗消毒液和热水,希望能为学长学姐们提供些帮助。”
下午数学考试开考前,在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考点外,送考教师王老师正在给学生们分发准考证。“这个考点交通便利,地铁3号线直达,周边还有20多条公交线路。我们提前两天就来熟悉过环境,确认了备用路线和应急方案。”他指着校门口张贴的考场分布图说,“每间考场都配有电子挂钟,考生不必担心时间把握问题。”
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为期两天的考试落下帷幕。在夕阳的余晖中,考生们带着轻松的表情走出考场。来自曲靖的考生李伟一边整理资料一边说:“我被分配到云南民族大学考点,学校安排了免费摆渡车接送地铁站,真的很贴心。虽然考试很辛苦,但周到的考务安排让我们能全心投入考试。”
据昆明市教育体育局透露,所有考点的监控录像将保存半年备查,答卷运送全程GPS定位跟踪,阅卷工作将于元旦后全面启动。这座高原春城用她特有的温和与周到,为追梦的学子们铺就了一条平坦的应考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