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重镇东莞,产业升级与人才提升的需求正相互推动,形成一股在职深造的热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这座以“世界工厂”闻名的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职研究生教育作为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逐渐成为许多东莞职场人士的新选择。
东莞本地的在职研究生教育资源近年来显著丰富。目前,除本地高校如东莞理工学院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开设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硕士专业外,更有不少国内知名高校在东莞设立教学点或合作办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高校早在数年前便已在东莞开展在职研究生教育,开设专业涵盖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法律、教育学等领域。近年来,更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外地高校通过联合培养、设立研究院等方式落地东莞,为本地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
从专业分布来看,与东莞产业特色紧密相关的专业备受青睐。电子信息类、机械制造类、材料工程等工科专业因契合东莞制造业升级需求,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同时,经济管理类专业同样热度不减,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选择攻读MBA或EMBA,以系统性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一位在松山湖高新区某科技企业任职的项目经理表示:“公司产品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攻读在职电子信息硕士不仅能够提升理论水平,还能即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项目,对个人和企业是双赢。”
学习方式与课程安排充分考虑了在职人员的实际需求。多数高校采取周末集中授课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部分项目还引入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5年内完成学业。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介绍:“我们与高校合作推出的‘校企双导师’制很受欢迎,学员既接受高校教授的理论指导,又能获得企业导师的实践点拨,论文课题大多源自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或管理问题。”
政策支持为在职攻读研究生创造了有利环境。东莞市人才政策明确将在职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纳入人才补贴范围,许多企业也推出学费报销、晋升优先等激励措施。东莞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对认定通过的基地给予经费支持,目的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职读研并非易事,学员需要平衡工作、学习与家庭的多重角色。一位在镇街政府部门工作并同时攻读公共管理硕士的学员坦言:“周末几乎全部投入学习,工作日晚上也经常需要完成作业和小组讨论,虽然辛苦,但思维视野的打开和工作能力的提升让人感到值得。”许多学员反映,通过系统学习,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还建立了跨行业的人脉网络,这对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教育界人士指出,东莞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反映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东莞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职研究生教育需要更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纵观东莞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它不仅是个体提升职业竞争力的途径,更是城市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服务业向高端迈进的背景下,这种“工作+学习”的模式正培育着一批既扎根实践又具备理论高度的新型人才,为东莞在大湾区时代的创新发展积蓄着内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