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股票>正文

胰腺炎引起肾病的症状有哪些症状

时间:2025-09-17作者:证券之星阅读:35分类:股票

  近日,多家医院接诊数例因急性胰腺炎并发肾损伤的患者,这一关联性病症引发医学界与公众的广泛关注。胰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不仅本身病情凶险,更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肾脏损伤尤为突出且易被忽视。记者通过走访临床专家,深入梳理了胰腺炎相关肾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旨在提升公众对这一继发性疾病的认知与警惕。

  胰腺炎发生时,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大量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释放入血,形成“全身炎症风暴”。肾脏作为高灌注器官,极易受到这种全身性炎症的攻击。此外,胰腺炎常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下降,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引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这种肾损伤早期症状隐匿,但进展迅速,若未能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脏病,甚至需要终身透析治疗。

  在临床表现上,胰腺炎继发肾病的症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胰腺炎本身的表现,二是肾脏受损的信号。

  患者首先会遭遇剧烈且持续的上腹痛,疼痛常向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及发热。当病情累及肾脏时,关键的警示信号是尿量的显著变化。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少尿)甚至无尿,这是急性肾损伤最直接、最危险的标志之一。同时,由于肾脏排水排毒功能障碍,液体在体内潴留,导致双下肢、眼睑乃至全身出现浮肿。

  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是诊断的关键依据。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进行性升高,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下降。此外,尿液检查可能出现蛋白尿(尿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及镜下血尿。电解质紊乱也十分常见,如高钾血症,可能导致乏力、心悸甚至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而代谢性酸中毒则会引起患者呼吸深快、嗜睡或昏迷。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更易发生肾并发症。他们往往处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体液渗漏到第三间隙,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和肾缺血。同时,胰腺坏死释放的毒素和酶类物质直接经血液流至肾脏,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一位五十岁的患者张先生(化名)的案例颇具代表性。他因暴饮暴食后突发急性重症胰腺炎入院,初期治疗聚焦于抑制胰酶、抗感染和补液。然而入院第三天,他的尿量开始锐减,24小时尿量不足400毫升,同时血液检查显示其肌酐值较入院时翻了两倍。经肾脏内科紧急会诊,确诊为急性肾损伤。医疗团队立即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液体管理、利尿治疗并调整了抗生素方案,避免了病情向不可逆阶段发展。

  专家强调,对于胰腺炎患者,临床医生必须将其肾功能视为需要严密监控的“靶器官”。从确诊胰腺炎起,就应每日监测尿量、体重变化及肾功能指标,实现早期预警。治疗上,积极复苏液体、纠正循环血量不足是保护肾脏的核心环节,但需借助超声或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精细调整,避免过量补液加重心肺负担。对于已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应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甚至在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以清除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

  预防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重中之重。专家呼吁公众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饮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尤其是胆结石患者及有胰腺炎病史的高危人群,更需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急性腹痛等疑似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切勿延误,从而为保护胰腺、肾脏乃至全身器官功能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