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股票>正文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第25种新矿物钕黄河矿 白云鄂博稀土赋存规律获突破

时间:2025-07-19作者:证券之星阅读:2分类:股票

  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内蒙古地质调查研究院团队在国际矿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发现的新型稀土矿物“钕黄河矿”(Huanghoite-(Nd))于日前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全票批准,批准号为IMA No. 2025-014。该矿物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主矿矿段中部,标志着这座全球最大稀土矿床再添重要新矿物种,成为该矿床正式命名的第25种新矿物。

1.png

  钕黄河矿的发现源自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综合预算项目《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稀土配分模式与赋存规律研究》的创新成果。科研团队通过系统性研究,首次建立了白云鄂博矿床的矿体分带特征及矿床成因模型,揭示了稀土元素与铁在碳酸岩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的选择性富集机制。在这一理论模型指导下,团队运用矿物微区分析技术,成功识别出氟碳钕矿、钕独居石与钕黄河矿三种新型稀土矿物。其中钕黄河矿的获批,进一步印证了白云鄂博矿床作为“矿物宝库”的资源多样性——该矿床迄今已发现矿物达210余种,且新矿物发现频率持续攀升。

  此次发现的科学价值显著突破传统认知。研究证实,白云鄂博矿床中存在富钕族稀土矿物的集中分布,这对揭示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和晶体替代机制具有里程碑意义。钕作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的核心元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组及消费电子领域,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钕黄河矿的发现不仅拓展了稀土矿物学理论体系,更开辟了钕资源独立开发利用的新路径,为战略性关键金属的高效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现凸显了理论创新对资源勘探的指导价值。这是科研团队在建立矿床成因模型后,通过理论预测成功发现新矿物的典型案例。该成果将助推白云鄂博矿床稀土赋存规律认知迈上新台阶,这座占全球稀土资源量三分之一的超大型矿床,其资源综合利用率有望实现质的飞跃。随着我国在稀土基础研究领域的持续突破,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字数:502)